2025-04-14 02:23 点击次数:82
中新经纬3月21日电 题:利用AI技术完善海外仓风险预警机制
作者 冯晓鹏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今年全国两会强调,“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并特别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已迅速崛起,成为外贸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境外政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跨境电商及海外仓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海外仓具体面临哪些合规风险?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海外仓企业在境外运营中,面临着多重合规与运营方面的挑战。首先,海外仓建设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海关、税务、劳动、环保等多领域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合规成本和风险。例如,海外仓在欧洲运营需要注册增值税号(VAT),否则可能面临税务处罚。同时,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如关税调整、贸易壁垒等,也会对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随着仓储物流利润被挤压,海外仓试图通过扩展服务范围(如代销)来寻求新的利润空间。但若直接销售存在缺陷或质量问题的产品,可能会承担主体责任,甚至因跨境商品的知识产权侵权或质量问题而面临高额赔偿和声誉损失。
此外,在供应链合作中,海外仓也需警惕潜在风险。例如,自建货运代理供应链时,若未能有效管理转委托的服务商,可能需承担其造成的损失;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系统不兼容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漏或货物丢失,影响供应链效率并引发纠纷。
因此,海外仓企业需加强合规管理、审慎扩展服务范围,并优化供应链协作,以切实降低运营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海外仓企业需紧跟政策动态。
具体来说,跨境电商及海外仓企业应密切关注境内外政策法规的变化,与专业法律团队合作,深入分析政策影响与合规要求,并建立跨境政策法规的共享机制。对于国内政策,企业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明确政策落地方案,寻求监管放宽与资金支持,并建立内部合规机制以遵守监管要求。在境外,企业应拓宽客户范围,加强与当地供货商、物流商的合作,融入本地市场,以提升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从而降低政策变动风险。同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营造公平、透明、规范的法律环境。
在合作方面,明晰责任至关重要。企业应制定并优化合作方的筛选标准,可参考《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服务质量要求》(DB4403/T 598—2025)对海外仓合作方提出更切实的服务要求。建立合作方信息库,进行分级管理和合规审查。在合作时,应书面明确双方责任,详细审查交付验收、结算、第三方服务、应急处理、不可抗力、免责、违约及争议解决等内容,以避免责任模糊。当难以协商时,可考虑购买保险来提供保障。建议商务部门、行业协会制定合作合同的标准模板,以引导业务有序发展。
此外,协同创新也是降低风险、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AI(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与系统联动,推动海外仓向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AI、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库存管理计划,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减少库存积压或空置损失。实现海外仓系统联动,打破信息孤岛,共享库存、物流、订单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AI技术还可在智能仓储、风险预警、精准营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考虑建立海外仓平台窗口,引入公共海外仓、邮政快递企业,鼓励市场化海外仓入驻,拓展全球联盟网络,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合规保障,降低履约成本,助力业务发展。(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